3年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7月24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的电话响个不停,咨询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招生处主任黎明忙得不可开交。近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学生主要流向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
这样的成绩与学院开展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密不可分,3年建设以来,学院已形成了“校企所一体、产学结合、文化融通、管理渗透、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
□马琪 寇敏芳图片由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打通渠道
“校政企所”联手
3年建设,该院与政府、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了互利多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学校出力、政府给力、行业借力、企业助力的良好办学局面。
去年,该院机电一体化自控专业的毕业生王猛和他的200多位同学一起进入了成都铁路局工作。每年,成都铁路局、重庆京东方公司、攀钢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都会前来招聘。
王猛如今是成都铁路局的一名货运实习司机,虽然不是铁路专业,却能很快上手,“主要是在学校学得扎实,而且训练了很多,所以对电路的操作非常顺手”。
机电学院依托企业和研究所,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室104个,拥有设备3000多套,能同时容纳1000多人参加实验、实训,形成了模拟与实景相结合,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校企所一体的“工学组织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完善。
专业建设
培养国家级技能人才
培养优质高技能人才,专业建设是基础更是关键。3年多来,学院将重点建设的5个专业(冶金技术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部打造成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成为了学院响当当的特色和品牌。
依托这些专业,学院构建了由培训管理、培训支撑和培训操作3大系统组成的包括11个要素的培训体系,具备了开展各级干部培训和各工种的初、中、高级工培训及技师和高级技师等不同层次培训的资质和能力,年均各级各类人员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达28000余人次。实现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近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第十二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学院院长许志军博士也荣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表彰。另外,以攀钢钒轨梁厂高级技师黄明安为代表的多名校友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作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内唯一的高职院校,学院为大江南北冶金钒钛企业培养和输送了5万余名优质高技能人才,成功跻身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队。
综合育人
学生被用人单位“哄抢”
“明年的毕业生,陆续上岗开始实习了,9月份开学的时候都走得差不多了。”黎明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90%以上的机电学院2016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书,最后一年学业将在真实工厂环境中完成。
该院电器自动化专业的肖雪娇也是在这样的实习中敲定了工作,她被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签走,在一线做维修工人,今年7月初,由于工作严谨、业务扎实被调到了行政岗位成为了一名管理者,“虽然是高职学校毕业,我现在的收入比很多读了本科的同学都高呢!”肖雪娇才毕业一年,月薪已在5000元左右,这让她感到很满意。
黎明也统计了用人单位的反馈,他总结为“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
3年建设,该院构建了“四二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即“打造了四个教育平台,完善二个机制,强化四支队伍”。思想道德教育平台强化了学生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身心素质教育平台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生理和青春健康;职业素质教育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后劲足的大写的“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eiqihao.com/paiming/8614.html
荟学网:优质教育资源,个性化学习体验,促进知识交流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