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学子归,校园书声起。
10天前正是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的日子,
全市各地学校有序忙碌迎接学生返校,
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

△肇庆市第一小学(幸福校区)“小天使”向同学们问好。实习生 张乐怡摄
今年,全市共28所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正式投用,新增学位25250个,学位的增加是我市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与此同时,肇庆高度重视各地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力争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这份“成绩单”背后,
肇庆都付出了哪些努力?
放了什么大招呢?
持续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机制
9月1日,
崭新的奥威斯实验小学景德校区操场上,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台下学生庄严注视、高唱国歌,
新学期、新环境,
师生们的新起点也由此开启。

△开学了,学生兴奋地与新学校合照。西江日报记者岑永龙摄于奥威斯实验小学景德校区。
这是奥威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其中一所学校,该教育集团始终以“每一所新校都不是老校的简单复制和克隆”的理念,推动新校传承优势文化的同时,结合实际形成不同学校特色,并通过搭建雁阵式管理架构、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实施现代标准化管理,促进集团化办学高效优质、资源均衡辐射。
像奥威斯实验小学一样的教育集团,
在肇庆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今年6月,鼎湖区依托当地原有两所学校,
组合成立莲花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实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研训联动、质量共进、
文化共建、责任共担。

△莲花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莲塘校区。图源 鼎湖发布
近年来,各地各学校采取学校自主组合、行政主导组合等多种模式,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协同办学,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办学集团,也为我市在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道路上注入源源动能。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喜人
9月7日,
记者走进封开县莲都中心小学一间教室,
教师熟练地用手指在“电视屏幕”上任意滑动,
便可随意调动电子教学课件进度。
除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外,
更多生动、丰富的教学知识
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
辅助老师开展趣味教学。

△西江日报记者吴映霖 摄
莲都中心小学教师善用多媒体设备
开展教学是我市推动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
全市各地各学校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来自四会市石狗镇红坳小学的邓老师介绍,
自2011年从乡村学校来到这里后,
学校便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
“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上课
会更常用线上平台及课件。”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完善市教育专网建设,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粤教翔云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平台的应用,建设了“互联网+星湖课堂”,并初步形成“互联网+教育”支持体系。全市多所学校已创建为“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

△肇庆市实验中学
教师队伍建设长久扎实推进
多年来,
肇庆教育在不断进步,
此期间也涌现了不少为肇庆教育事业
发展而辛勤付出的优秀教师、优秀乡村教师、
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市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从教师个人能力及师德提升,到教师管理的改革变化,多项举措、多方面协调推进,实现教师队伍逐渐增强,肇庆学子都能享受优质师资力量。

△资料图片

→一方面,按照相关准则要求,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并通过“立师德、树师风、育新人,锤炼新时代师德师风”改革举措,开展“千师访万家,文明进我家”家访活动,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另一方面则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并将全市5万名专任教师纳入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进行管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全员培训。同时创新教研机制,市教育局联合肇庆学院成立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建成10所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学科教研基地学校、“1+N”互联网+联盟学校,强化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建设,构建一体化教研训体系。
此外,
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管统用、
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并在省内率先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市域内
“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探索改革,
开展跨县域教师交流,
带动山区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