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10:52:43
分类:学习拓展
阅读(39) 评论(0)
古代中国流传至今的节日众多,例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这都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继续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的传统节日。但是,我们今天过的一些节日则不是传统节日,比如元旦。在此,小编就来给各位说说为何元旦不能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古代之元旦则为今天的“春节”。“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而“元旦”二字合起来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可见,古代早已有了元旦的说法,尤其是宋代更为明确,认为元旦即是新年。我们现在也认为元旦是新的一年,但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元旦跟古代的元旦,日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夏朝的元旦是正月初一,商朝的元旦在十二月初一,周朝的元旦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期,又循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不改日期。可见古今虽然都有元旦,但此元旦却非彼元旦,因为古代所用的是阴历(夏历),而不是民国建立后的新历;所以古代的元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而不是新历1月1号的“元旦”。
民国之元旦,即是新历一月一号。孙中山被人们称为国父,究其原因便是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临时政府确定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初始年为“元”,使用公元纪年法,以西历一月一日为元旦,而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则为春节。他认为:“行夏历,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孙中山这样的做法,把元旦和春节分开,一是为了顺应传统,尊重文化,二是可以照顾农时。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以农业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而且中国古代早已有二十四节气之分,所以“行夏历”,既能照顾民生,又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从西历”的做法,一是方便计时,因当时很多国家都开始使用公历,民国使用公历的话便能与国际同步;二是根据形势而定的,当时中国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历法自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新中国之元旦,承袭民国。1949年夏,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使用民国时期的“公元纪年法”,即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公历。所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的一月一日则为元旦,这一历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更改。
总而言之,自从采用了公元纪年之后,元旦和春节就有了划分的标准,我们现在过的元旦在古代可能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所以它不能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春节则一定是个很重大的节日——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号称国家三大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西方的节日则大为流行,对此,各位如何看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10350370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元旦是中国的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