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我从未补过一次课。虽然我不补课,但对于补课,我却从来都持正面态度。
高中时,同班有个转校生叫小帅。他一进班级,就被我们冠以了“英语天才”的名号。没啥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丫的英文水平远超我们同龄,要知道在那个时期,这可是个非常受欢迎的“绝学”。
当时MP3刚刚普及,流行的英文歌要么是林肯公园,要么是后街男孩。对于这些歌曲,小帅入班前我们大概都是“听个响”,管他什么歌词,动次打次就完了。不过随着小帅的到来,我们听歌不仅能有个响,甚至还能听懂歌词。
是的,小帅的英文好到,可以听明白这些歌到底都唱了些什么词儿!
怀揣着对“英语天才”的憧憬,我向小帅发出了灵魂拷问:能不能教我一些学好英语的方法?谁知小帅递给我一本书,扉页上具体是啥我给忘了,只记得有一培训机构的名字。
好家伙,原来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天才,只不过天才是去机构补课了而已。从这以后,打小瞧不上那帮需要补课才能跟上学习进度同学的我,三观发生了炸裂式变化。
补课,原来可以这么美好?

当然,即便没有小帅的出现,在踏足社会之后,我也大概能感受到“赢在起跑线”不是一句玩笑话。甚至仅在我有孩子之前,就已经深深洞察了这个道理。我意识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任何途径获得的有用信息,都可能让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育,自然是国人获得有用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而后我终于了解了“古人诚不我欺”的道理。原来孟母三迁是那么地具有前瞻性,几千年前,孟子的母亲居然就同时悟到了生源和师资的重要性。
当然在现实社会里,尤其是在当前的贵阳市,要同时做到生源与师资兼顾,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当人大附中、附小终于宣布落地云岩三马之时,贵阳的“教育派”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灵魂呼声:
房子再贵,都特么值得!
2
人大附中、附小何许校也?这一切,还得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京说起。
先聊贵阳共建校正式在建的人大附小。

人大附小校门 图源网络,侵删
话说距今67年前,也就是195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的支持下,人民大学筹建了一所寄宿制职工子弟小学,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职工子弟小学”。
1978年,该校被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随后开启了“开挂般”的办学历程。
1993年,人大附小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学校”。同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校还曾掀起新时代教改潮流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2013年,人大附小成为全国小学排行榜榜首,为其办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该校当选“北京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除了以上称谓外,人大附小还曾获得过“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学校”“全国科学实验基地”“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

人大附小校园 图源网络,侵删
接着再聊人大附中,其前身“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创立于1950年,历史比人大附小更加悠长。1960年,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始招收初中生,学校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人大附中的办学历程与其“胞弟”人大附小一致,更名后都“开了挂”。

人大附中校门 图源网络,侵删
人大附中曾连续9年高考成绩排在北京榜首,此后高考成绩也一直名列北京前茅。2020年高考更是勇夺北京市第一高分。而在2005年,人大附中还曾承担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学教育示范工程”。
“全国最佳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全国培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优秀学校”,人大附中的荣誉,也不比人大附小少。

人大附中学子 图源网络,侵删
如今,这两所学校仍然都走在办学路上。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这两所学校任意一个获得的荣誉,比我18年的求学生涯中获得的荣誉都多……
言归正传。光是聊学校的办学历程和荣誉也许有人会犯嘀咕:不就是俩称谓么,犯得着大书特书?其实称谓,都是建立在成绩之上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就不多聊了。中考,远的不说,2020年人大附中570分以上98人,约84%以上学生考入示范性高中;2021年,642分以上9人,学校总平均分614.81分,海淀区第一。
高考,2020年700+分人数28人,清华北大录取169人,录取率全国第一;2021年693分以上人数24人,清华北大录取203人,录取率同样为全国第一。此外,人大附中高考一本上线率接近100%。
在人大附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校训”,是“今天不努力,明年读隔壁”。说的就是大伙儿如果不努力考试清华北大,就只能“沦落”到读隔壁人大了。
除了俩学校的硬荣誉和硬实力外,这里再给大家举俩校友例子。
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教学科研工作者温铁军,人大附小校友。王自健大家熟吧?也是人大附小校友。全国政协秘书长宋德敏则是人大附中校友。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汪建熙,同样也是人大附中校友。
相信话说到这儿,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人大附中、附小到底是两所什么样的学校了。
3
看到这儿,肯定有杠精会说,这些荣誉啊实力啊,和贵阳的共建校毛关系没有。您别看,还真特么不是杠精们说的那样。
就拿已经落地在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贵阳共建学校来说。虽然确实是云岩区牵大头在办,但首先在硬件上,学校就是完全按照人大附小总校的要求建设的。

除了小学常规配备的教学楼、会堂、风雨操场等,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还将建设科创中心/天文球体、国学馆、艺术馆、游泳馆、低年级图书馆、食堂,以及6个标准篮球场、5个非标标准篮球场、1个足球场、100米直线跑道、300米环形跑道等。

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效果图
这已经完全不是普通小学可以达到的配置规模了。
其次,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是由贵阳政府与人大附小总校签署协议的,与以往开发商牵头办学的模式有着本质区别。而这也是该校未来办学质量有保障的另一个前提。

再次,据我从可靠消息源处得到的较为准确信息,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将招聘100个带编制的教师岗。要知道,整个云岩区的带编教师岗一共也就2000个。相比起那些难有编制保证“名校”来说,这又是一个极大的诚意。
并且,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这些编内师资,将获得人大附小总校的交流和培训支持,同时学校还将成套引入人大附小的管理理念和校园文化,完全按照人大附小总校标准进行办学。
消息称,新招聘的带编教师将会提前两个月到人大附小总校跟岗学习,并且除了中青年教师外,学校还会利用人大附小总校的资源,着重培养一批青年教师,提升这些青年教师对于贵阳共建校的归属感,从而使师资更为稳定。
总的来说,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未来绝对是一所办学品质足够高的学校。再怎么样,至少也是当前全省最高建设标准的小学。其他各种“名校”与之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4
“双减”政策虽然终结了教育带来的内卷和焦虑,却也让我们对优质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想一下,原本大家校外“公平竞争”,都是上同一个补习班,都是学同样的课外课。现在“双减”取缔了教培,那么在所有娃都学习同一份教材的前提下,是不是教学更强的学校会更占优势呢?
以前大家还能拼着老命卷到校外的教培里,现在只能干瞪眼期盼来年划片一所更好的学校。要是不想让娃“输在起跑线”,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要么想办法去读那个教学更强的学校,要么在“鸡娃”的同时把自己也给“鸡”了——让自己成为教培。
所以现在,大家Get到贵阳“教育派”为何能那么有激情了么?以前没蹭上其他“名校”?没关系。
新的机会,又来了!终于,我们不用再自己“鸡”自己了!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蹭”上这所看起来很牛逼实际上未来也很可能很牛逼的学校呢?只要划片政策不像北京玩得那么决绝和彻底,咱们就能从中寻到答案。
2021年云岩区的义务教育入学、划片方案显示,当前云岩区的义务教育入学原则依然为“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公办学校按户籍地划片入学。
于是,在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的周边,咱们能找到的唯一解大概只有:万科观山甲第。理由很简单,这个项目不仅完全符合当前云岩区的入学原则,还在项目土地出让条件中提过“特殊要求”。

据悉,作为竞得人,拿地企业须与云岩区政府签订《云岩区三马片区杨惠村老坡上地块教育发展协议》。而《协议》中又要求,竞得人“需协助政府引进人大附中、附小共建校,需参与投资和建设贵阳市云岩区三马片区杨惠单元板块的教育基础设施”。
所以我个人认为,万科观山甲第这个项目,哪怕划去10%的政策风险,能读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的概率也会超过90%。
只要政策不大变,这就是基本靠谱的事儿。
这个时候肯定又有人会担心:哎呀这学校明年9月就开学,万科房子都还没修好呢,咋个读嘛!
其实呢,很早之前各个城市就曾出现过“凭购房合同入学”的先例。虽然我不能确保这招一定奏效,但从现在事情的走势来看,最终政府出这招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大概率没问题。
5
这教育啊,从古至今都是难事。如今内卷虽已结束,但名校的影响力却也越来越强。越是到这种时候,我们就越真心地希望,这辈子一所学校就够了。
可惜,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大部分的我们还是会在折腾的路上一去不返。
如今,新的机会就搁在眼前,虽然不至于完美到万无一失,但至少在我看来,不用再补课的娃们,确实又站到了新的起点上。